本報特稿/人民幣國際化歷程與展望

中央日報 – 2013年6月26日 上午10:10

(一)前言

 2007年世界金融危機嚴重衝擊各國外貿與經濟的穩定,經濟實力與地位快速上升的中國大陸也受到莫大的衝擊,為減少外貿對美元的依賴,降低因美元大幅波動而產生的壓力與損失,大陸乃自2009年起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積極通過區域內貿易人民幣結算,並與貿易夥伴達成雙邊貨幣互換協定。三年多來,隨著大陸經貿規模與實力的不斷提升,人民幣逐漸成為東亞地區乃至世界的重要貨幣,獲得國際市場的廣泛認可和接受,發揮了計價、交換和價值儲藏的功能。

 近幾年來,發達國家財金問題不斷,經濟復甦疲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大陸角色日趨重要,人民幣的世界地位與聲勢也日益壯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量從2009年的35.8億元人民幣,擴展至2012年的2.94兆元人民幣,成長820倍;2013年第一季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規模進一步擴大至1兆元人民幣,同比增幅達73%。目前大陸已與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貨幣互換協定,累計互換資金規模近2兆元人民幣。另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WIFT)公佈,今年4月份全球人民幣支付數據,全球160個與大陸及香港進行過兌換支付的國家和地區中,有47個人民幣支付量超過交易總量的10%;使用人民幣進行支付的國家或地區,平均支付比重也從2012年7月份的2%增至6%,使用人民幣進行大量交易的國家、地區明顯增加,說明人民幣已日趨國際化。

(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所謂貨幣國際化,主要是指一國貨幣在相關國家間可以自由兌換、交易和流通,也就是貨幣結算功能、交易職能、投資職能,以及價值儲備職能的國際化。大陸自2009年起致力於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設計及推動,目前人民幣在這三個方面的功能均已取得相當大的進展,逐漸形成美元、歐元與人民幣三足鼎立的態勢。

 就交易與結算功能而言,大陸於2009年7月開始在上海、廣州、深圳、珠海、東莞等五個城市的365家企業,實施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2010年6月,試點地區由五個城市擴大至20個省、市、區,境外區域則由香港、澳門、東協擴展至全球;截至2012年12月底,結算試點擴展至67,724家。今年第一季度以人民幣進行結算的外商直接投資額達774億元人民幣,比2012年同期大幅增長64.7%。並且人民幣占大陸外商直接投資整體規模的比重,也從2011年的12%快速上升至目前的近40%。統計目前全球已有136個國家在外貿中有使用人民幣結算的案例。另在大陸對外貿易與投資中,大陸出口商品50%左右用人民幣計價結算,進口商品30%左右用人民幣計價結算;2012年大陸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出口貿易額較2009年增長近6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2%。此外大陸對外投資的50%左右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外國在大陸投資的75%左右用人民幣計價結算;2012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的結算累計為2.94兆人民幣。採用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投資的計價與結算,既幫助大陸企業規避了匯率風險,也降低了匯兌成本。

 就儲備職能而言,截至2013年3月,大陸已與香港、韓國、新加坡、澳洲、巴西、俄羅斯等20個國家簽訂了雙邊貨幣互換協定,規模達2兆元人民幣;2013年第一季度簽訂的互換協定規模已經接近2011年全年簽訂規模的55.8%,越來越多的國家願意以人民幣進行雙邊貿易結算並加入外匯儲備,以穩定匯率。其中日本於2012年3月購入650億人民幣大陸國債(相當於103億美元或8,450億日元),這是人民幣首次成為發達國家的外匯儲備。此外,尼日則是第一個將人民幣列入儲備貨幣的非洲國家。其他還有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國最近兩年對人民幣的需求均大幅增長,這些國家也都在準備與大陸建立貨幣互換關係。

(三)國際化利弊與未來策略

 近幾年來,人民幣國際化大致循著先區域,後國際;先貿易,後大宗商品;先結算,後儲備的步驟前進,迄今已在跨境貿易結算、離岸市場融資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將來人民幣國際化腳步會在對外直接投資、在岸金融市場開放等方面繼續推進。其未來前景,?豐銀行研究報告預測,到2015年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總額將達2兆美元,約占大陸進出口總額15%,屆時人民幣將成為繼美元、歐元後的第三大世界結算貨幣;有人預測人民幣有可能在未來5年內實現完全可兌換,甚至將挑戰美元的全球貿易及金融霸主地位。

 然而,一國貨幣的國際化有其利益,但也須付出成本,潛藏的金融與經濟風險不可忽視。例如日本在推動日元國際化的過程中,大量的國際資金湧入,帶來了泡沫。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因過早開放本幣離岸交易市場,允許境外資本對本幣匯率進行交易,導致在亞洲金融危機時,匯率急劇貶值。韓國也因較早地實行了匯率自由化,導致韓元匯率劇貶。而西德在馬克國際化上則非常謹慎,採取了跟日元相反的政策,防止馬克過早成為國際貨幣,因此未影響到整個經濟的發展。目前儘管人民幣國際化具有提高大陸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降低匯率風險,財富增長效應等好處;不過也潛藏負面衝擊,如果世界經濟稍有變動,就會對大陸經濟金融穩定產生影響,增加宏觀調控的難度,以及加大人民幣現金管理和監測的難度等。

 目前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已進入深水區,進一步國際化的關鍵在於是否真正放開資本市場,讓人民幣在國際間自由買賣,包括各資本項目與人民幣可直接兌換、匯款的金額和目的地不受限制等,如此人民幣才能在國際間流通,並具有完全計價、結算和儲備的功能。對此有人認為,大陸金融市場應該更具流動性與開放性,資本項目開放利大於弊,並且開放的風險基本可控,加快資本項目開放的條件已經成熟。但有人持相反看法,認為大陸國內資本市場自由開放後,國際游資流出與流入會對本國貨幣供給、匯率乃至整個經濟造成影響,投機衝擊成本難免造成調控成本加大,甚至形成經濟危機,因此大陸在這方面顯得較為審慎。對此大陸央行行長周小川曾表示,人民幣國際化將是小步快走,水到渠成的漸進過程;要積極穩步推進,不可操之過急。

 對於今後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最近大陸央行明確要求進一步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簡化結算手續和審核流程,繼續支持香港等境外人民幣市場的發展,穩妥推進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試點,積極做好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QDII2)試點的相關準備等。惟在關鍵的資本項目開放部分,大陸5月12日提出今年內將提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操作方案,但並未明確訂出相關的實施時間表,意在防止貨幣市場出現投機套利行為,顯然大陸資本項目可兌換短期內難以實現。

(四)結語

 預計2013年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將持續發展,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將會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人民幣離岸市場的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但由於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廣泛而複雜的進程,基於風險考量,大陸目前心態是樂觀中帶著幾分審慎。主管單位大陸央行行長周小川與副行長易綱曾先後表示,人民幣能否國際化最終還是靠市場的選擇,大陸並非刻意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加上人民幣國際化多項重要配套措施尚未建立,相關制度還有待完善。因此外界保守估計,儘管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前景可期,但欲其全面國際化,和美元一樣具備貨幣計價單位主動權並不容易,可能在7至15年,乃至更長的時間才得以實現。

 整體而言,經濟實力壯大才是一個國家的貨幣邁向國際化的基礎與動力,人民幣能否成為一種國際化貨幣,關鍵取決於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並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體系,完善金融監管機制,這也是大陸當前最需專注與深化改革的問題。

 (來源/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委員會大陸情勢雙週報第1646期)

【中央網路報】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