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區域經濟/上海建自貿區核心是制度創新

中央日報 – 2013年7月19日 上午9:51

大陸國內首個自由貿易區落戶上海,將會對上海以及周邊地區帶來哪些影響和紅利?多位專家表示,上海創建自貿區,將促進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特別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金融改革先行先試

 “金融與貿易密切相關,發展自貿區必須把金融配套搞好。對自貿區企業來說,一是經營便利,可以開展許多以前不能從事的業務;二是交易成本降低。”復旦大學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王堯基接受中國經濟時報採訪時表示。貿易自由度的提高會對金融自由度提出更高要求,而金融自由度的提高又會促進貿易發展。

 他認為,企業經營便利離不開金融服務的支援,如在自貿區內提供融資租賃、保理等服務。另外,外向型企業的利潤很容易在匯率波動中受損。而在自貿區內,企業可更方便地通過套期保值等手段來規避風險。自貿區的企業還可享受到人民幣自由兌換、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等先行先試的好處。

 上海財經大學世界經濟與貿易系副主任陳波表示,上海建自貿區不是簡單的搞自由貿易港,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開放金融,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結算。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現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麗稱,自貿區建設的推進,將使海上保險等海運服務業務得以培育,解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中的金融支持問題。

 據悉,上海金融辦副主任徐權上個月在陸家嘴論壇發佈會上透露,建自貿區意味著金融改革可以先行先試,與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金融業對外開放、金融市場產品創新以及離岸業務相關。

 加快建設國際金融中心

 一個值得注意的背景是,正在創建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最新的國際排名出現下滑跡象。今年3月,倫敦某智庫集團發佈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上海排名比上期下滑了5位。王堯基分析認為,下滑的主因是中國金融的市場化及對外開放滯後於實體經濟,而目前日益加劇的“金融脫媒”、股市的長期低位徘徊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迅速增長,正在對中國金融改革形成倒逼之勢。對此,中國迫切需要加快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證券市場的市場化改革以及金融領域的對外開放水準。

 王堯基稱,有些金融改革舉措一開始就在全國推開的話風險太大,可考慮在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為全國探索經驗。上海自貿區的設立,相當於提供了一塊“試驗田”。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的經驗,可先在上海金融中心推廣,進而在全國推廣。

 據《解放日報》報導,上海市委書記韓正近日在浦東新區調研時指出:“我們將要建設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國家戰略,是更高層次、更高水準的改革創新,核心是制度創新,而不是優惠政策,意義特別重大。”

 對此,王堯基認為,金融業發展方面尤其需要制度創新,目前國內金融業發展受到的制約主要來自於制度方面。對這些企業來說,重要的是制度創新而不是優惠政策。建立自貿區,以及制度創新、業務範圍擴大等許多方面都可以先行先試,比單純給企業稅收等優惠更有吸引力。

 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潘英麗說,當前金融開放需要突破的一個方面,是影響資本輸出的很多限制有必要取消。從人民幣國際化角度來說,短期的一個重要目標在於計價功能的發揮,使人民幣能夠留在海外,貿易投資及國際金融交易使用人民幣計價。而這需要企業與金融機構走出去,積極參與海外的貿易投資。

 “從未來三至五年匯率變動趨勢來看,是中國資本走出去的最佳時機。”潘英麗表示。美國將逐漸退出量化寬鬆,利率回升,海外資本有可能回流,美元將走強。未來三至五年,人民幣相對穩定,甚至有輕微的貶值,有利於企業和金融機構走出去。國家外管局會推動制度改革,但制度的梳理需要時間,上海搞自貿區可以走得更快些。

 潘英麗還表示,金融開放的另一個重要含義是服務業開放,是整個現代服務業的開放,包括投資諮詢、法律服務等。通過服務業的開放,一方面促進國內金融業發展,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幫助企業走出去。她說:“以前的金融開放羞羞答答,情願讓外資金融機構參股分享壟斷高利潤,而沒有讓其開設更多的分支機搆。”

 針對近日有傳聞稱或允許外資銀行在上海自貿區設全資子公司,潘英麗認為,若外資銀行設立子公司沒有限制性門檻,對人民幣海外使用非常有幫助。外資機構在自貿區拿到人民幣,更容易獲得流動性頭寸,可為海外客戶使用人民幣提供方便。

 王堯基稱,很有必要允許外資銀行在自貿區自由設立子公司。外資銀行對外資企業的服務更有優勢,服務上更易對接,應進一步放寬外資銀行的准入限制。這不僅會吸引更多的外資銀行,而且會帶動更多外資企業進入自貿區。特別重要的是,自貿區設立後,金融機構還可在其中方便地開展諸多離岸金融業務。

                 (大陸國研網專供,作者:張煒)�

【中央網路報】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