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銀行存款流失1兆人民幣 錢究竟去哪了?

作者: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 鉅亨網 – 2013年7月30日 下午6:11

中國媒體上周大肆報導,本月前三周四大國營銀行存款銳減 1 兆元人民幣,並影響到新放款增長速度。《富比士》指出,這並非因為資金逃離中國,而是反映更嚴重的中國金融體系動力結構問題。

《上海證券報》上周四 (25 日) 報導,中國工、農、中、建四大行光是本月首周存款便流失逾 7000 億元人民幣,隨後 2 周存款總額減速放緩至 3000 億元人民幣。這使得四大行新增放款由首周的近 1700 億元人民幣,隨後 2 周驟減至僅 500 億元人民幣。

《富比士》專欄作者 Gordon Chang 周日 (28 日) 撰文表示,這項消息由中國最具官方色彩的《人民網》廣為報導,顯示中國銀行存款大失血,與本月有跡象顯示大筆資金撤離中國無直接關連,因為北京當局近幾周試圖淡化資金流出的趨勢。

Chang 指出,存款遽減是因為中國銀行業常在季末採取各種技巧,來讓帳面上的存款數據達到監管要求的存放款比率或其他規定。例如這些金融機構例行在季末借款,再以會計技巧將入帳列為存。這也是為何像上個月出現銀行業在季末報帳時,能顯示持有大筆現金部位,但卻沒有資金來提供放款的情況。

另個中國銀行業達到金管規定要求採取的技巧,與惡名昭彰的理財產品 (WMP) 有關,因為這種工具能提供不尋常的高報酬率。銀行只要確定這些產品在季末期滿,他們屆時就有現金顯示為存款;待新一季開始,他們再將這些 WMP 換單展期,如此循環。所以本月首周存款銳減,因為現金又再度轉入 WMP。

Chang 分析,中國銀行業這些季末資金操作有 2 個重要性。第一,他們顯然沒有安全行使業務所需的足夠存款基礎,而中國人行及銀監會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禁止恐迫使中國大小銀行關門。而在無法有效監管下,官方便把消息放給《上海證券報》。

第二,中國銀行業為了維持財務水準,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使用這些資金迴轉操作。事實上,他們使用各種甚至更複雜的資金移轉技術,已用了數十年。儘管他們知道短期內需要增資,來維持資本適足比率。

除了發行股票或債券,中國銀行業還需要吸引新的存款。但中國官方調升存款利率的彈性已不大,因此在銀行利率低落的情況下,高風險的理財產品便將繼續成為銀行吸引資金的管道。

加上信評公司惠譽 (Fitch) 上周四公布,中國貨幣市場基金今年第二季資產銳減 45%,機構基金損失尤其慘重,達近 50%。這類基金資產萎縮,對中國銀行業而言是壞消息。因前者通常將一部份資產存放在銀行,若爆贖回潮將影響到銀行存款。僅管惠譽認為,這些贖回資金很可能流向各種理財產品,以追求更高報酬。

但貨幣市場基金仍屬中國最安全的投資之一,因為標的通常是官方短期票券。換句話說,上季爆發的贖回潮,顯示中國投資人現有充分理由要拋棄這類資產,轉向風險更高的標的。Chang 指出,果真如此,那麼至少意味中國金融體系的動力結構基本上有地方出錯了。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