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把握大陸金改契機

作者: 本報訊 | 旺報 – 2013年8月3日 上午5:30

旺報【本報訊】

5月下旬以來,大陸銀行間因資金緊張引起「錢荒」危機,銀行間拆借利率飆升,不但到處借不到錢,股票、債券價格暴跌,造成大陸金融市場震盪,投資者人心惶惶,市場一度將罪魁禍首指向美國QE的退場。

另一方面,大陸6月外匯占款餘額出現今年首度的衰退,資金從大陸流出的現象更加明顯,除了全球資金回流美國外,大陸自身經濟成長的放緩也是外匯占款減少的關鍵因素。

不過,若從貨幣供給來看,大陸事實上並不缺錢,大陸廣義貨幣供給量(M2)今年已突破「百兆大關」,M2占GDP的比重逼近200﹪(美國和歐元區都低於100﹪,日本為174﹪),且今年上半年M2年增率仍平均仍超過15﹪,大陸GDP僅占全球10﹪,卻發行了占全球四分之一的貨幣供給量,是美國的1.5倍,與主要國家相較,大陸貨幣流動性不但不緊縮,反而是相當寬鬆的狀態,那麼大陸怎麼還會發生錢荒呢?

追根究柢,這是大陸金融市場長期結構性問題所造成的。國有企業及政策支持的大型企業可以很容易的透過正規融資系統向國營銀行取得資金,但沒有政策支持的民營企業及中小企業卻很難向銀行取得貸款。

這樣的背景下,助長了非正規地下金融的盛行,高利潤的地下融資平台、理財商品、信託等因而蓬勃發展,而且其中竟然有很大部分資金是從正規信貸機構轉入套利,不僅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節節攀升,也使得多數資金流連於金融操作,實體經濟仍然缺錢。

對此,人行首先針對「錢荒」發表了警告意味濃厚的聲明,誓言要將資金逼進實體經濟。緊接著,大陸國務院在7月1日發布「金融十條」,明確宣示金融改革的指導方針,接著人行又宣布「利率自由化」,全面開放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取消貸款下限不得低於指標利率0.7倍的規定。顯然地,李克強總理將金融改革做為上任後首要任務。

而「金融十條」的目標就是要矯正這些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結構性偏差,透過穩健的步伐將資金引導致實體經濟,加大對小微企業、農業、消費金融、出口產業的支持,同時擴大民間資金進入金融業,建立多層次市場發展及防止金融風險。「金融十條」不是單純的施政方針,還具體陳述實施內容或步驟,更在每一條的最後明確指定負責機關和配合機關,內容充實、完整,可以看出北京這次真的要徹底改革金融市場。

配合「利率自由化」政策的同步進行,銀行貸款利率和民間借貸利率差距極大關鍵原因亦可根本改善,有助於金融改革政策目標的落實,並能打擊地下金融的猖獗,並將資金引導至正規融資平台。

對台灣來說,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歷史契機。首先,這次李克強總理的金融改革,強調的是全面解決對地下金融的陋習,優化金融資源配置,讓資金流入實體經濟,進而啟動金融市場結構的調整與轉型升級,帶動經濟成長的良性循環。

而台商企業向來財務報表透明、金融信用良好且資金管理穩健,只要政策持續引導至實體經濟,金改目標能夠落實,正規融資管道必將更為順暢,台商企業在大陸的融資成本將會大幅降低,並且更易取得併購、擴張的資金,進一步改善、強化企業運作與經營績效。

再者,在《服貿協議》簽署後,台灣金融業登陸設點、經營業務的範圍擴大,金改旨在打擊非正規的地下金融,提振正規融資渠道資金的使用,一些過去習慣與地下金融合作的企業,未來勢必要改跟銀行打交道,對剛登陸且根基不穩的台灣金融業者來說,這是拓展業務的最佳良機,可以讓自身的腳步站穩並打下穩固基礎。

不過,風險依然存在,大陸金融監管機構雖然有改革的決心,但尚未有真正法制化的金融機構破產或清理機制,亦無金融機構的退場機制,加上目前大陸市面上充斥著不少影子銀行所發行的高風險金融商品,一旦處理不慎,仍有爆發金融危機的可能。而兩岸經濟與金融高度的合作,必將會影響我金融市場的安全,政府不可不慎。

但整體來看,大陸在不久的未來勢必要面對來自全球的競爭,金融改革已刻不容緩,李克強總理拿出改革的決心值得肯定,面對大陸金融體制全面性的結構改革的關鍵時刻,台灣更應把握轉型契機,政府除了要監管金融風險之外,更需「興利」,因應大陸的轉型,打造合宜政策,讓台灣經濟能大步向前。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