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神祕難測的美國聯準會

作者: 本報訊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9月20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本報訊】

全球矚目的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9月決議終於出爐,所作決策頗為出乎市場意料。因為自從今年5月柏南克釋出QE(貨幣量化寬鬆政策)將逐步退出市場的消息後,業界專家多半認為,聯準會雖然將維持低利率政策,但會慢慢減少購債規模,讓市場逐漸習慣。然而聯準會這次不但繼續維持原來850億美元的購債規模,而且柏南克主席還說,聯準會不能讓市場預期心理來決定他們的貨幣政策行動。由此看來,聯準會未來將刻意採取神祕難測的態度,執行緩步退場策略。

市場人士之前針對9月的FOMC會議,提出了4種可能:其一,9月維持原狀,QE退場延至12月,全球風險性資產可望出現慶祝行情;其二,9月開始縮減購債規模約100億美元,全球股市中性看待;其三,縮減購債規模多於100億美元以上,國際股市略有失望賣壓;其四,縮減購債規模多達4、500億美元,那衝擊就大了,顯示美國經濟快速好轉,對全球股匯市的影響是全面性的。

由於柏南克早在今年5月就已釋出QE將逐步退場的消息,過去這幾個月來,全球新興市場的股市和匯市已經像打擺子震盪多時,也等於打了預防針一樣。市場人士因此預期,聯準會應該比較沒有什麼顧忌了,因此第二種可能的機率最大,亦即開始少量縮減購債規模應該是可以接受的。第四種可能的機率則最小,因為近來美國的經濟數據有好有壞,經濟復甦並不穩定。雖然第一種的可能性也不小,不過並不表示不會縮減購債規模,只是時間稍有延後而已。

然而周三FOMC的決策結果硬是出乎市場預期,不但是市場預期中最寬鬆的極端,而且還有過之,難怪美國股市率先大漲回應。周三發布的委員會決議文指出,委員會將等待更多證據顯示經濟進展能夠持續,再來調整購買資產速度。因此委員會將持續每月購買機構抵押貸款擔保證券400億美元,及長期公債450億美元,以維持長期利率的下降壓力,支撐抵押貸款市場,協助寬鬆金融情勢,促成經濟復甦,確保通貨膨脹率處於最適狀態。

至於聯準會是否會在今年內縮減購債規模,柏南克的說法更是模稜兩可。他在會後的記者會上表示,聯準會要看3個條件:美國經濟成長是否穩定加速,勞動市場是否繼續擴張,以及通貨膨脹率是否回升至適當目標;如果達到了,聯準會將在某個時間點採取第一步行動,有可能今年稍晚。但他同時強調,QE退場沒有時間表,一切視經濟數據好壞決定。然而這次FOMC的報告同時將美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估,由6月時預估的2.3%至2.6%,下調至2%至2.3%,明年經濟成長率預估更是大幅的調降。一般認為,9月決議未縮減購債規模,而在預期經濟復甦變緩下,今年內QE實在不可能退場,但柏南克卻仍表示不排除今年內退場的可能,其實就是希望市場不要隨便預測。

如今正值2008年雷曼破產後引起全球金融海嘯的5周年,這5年來,美國陸續執行QE政策,剛開始的確挽救了全球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到後來則完全變成為了挽救美國的經濟和失業率,不斷地將大量的美元挹注到全球金融市場,以維持超低的利率水平。這些氾濫的資金流竄到世界各地,讓新興市場難以抵擋,甚至演變成資金「上癮」,其股市和匯市以及房地產價格都因資金行情而上揚。也因此當柏南克只是口頭表示,QE遲早要退場時,不論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國家都跳出來,要求美國務必謹慎處理,否則將引發更大的災難。這可能才是這次聯準會繼續維持寬鬆政策的背後因素。

觀察現今全球經濟成長步履蹣跚,不僅歐美發達國家如此,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也都成長趨緩,台灣小型開放經濟體亦然。低利率環境其實已維持相當長的時間,全球經濟似乎走到難以突破的瓶頸,金融海嘯以來已5年了,但從各種跡象顯示,這種低利率、低成長的情況恐怕還會持續甚久。台灣無法自外於美國聯準會的QE決策,而其演變也非我們所能掌握,重要的是趁此時機,朝野應將心力放在台灣本身經濟產業結構的改變,增強國際競爭力,未來才能立足。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