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動態思考台幣匯率貶值的政策

作者: 本報訊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12月25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本報訊】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出現連續十一天的貶值,跌破30元大關,創下五年來最長連貶紀錄。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罕見地打破理監事會議前不發表評論的慣例,具名發布「致社會大眾的一封信」,高分貝向各界強調央行維持「動態平衡」的政策態度;隨後中央銀行更發出長達22頁的匯率報告,鉅細靡遺並且圖文並茂地說明央行的匯率政策。

中央銀行一連串的大動作,導因於新台幣匯率正面臨多年僅見的貶值壓力,彭淮南發布「致社會大眾的一封信」特別強調:「某些人士主張新台幣應該貶值1元、2元等說法,或是主張新台幣匯率應升值」。由此可見產業界再度升高的「貶值救經濟」聲浪,迫使彭淮南大動作向社會宣告央行的政策態度,避免媒體炒作可能引發的新一波匯率貶值論戰。

此波新台幣快速貶值,源自國內外同步的連動。隔鄰的日圓匯率,在安靜了數個月之後再啟動一波新的貶值,三個多月來日圓兌美元匯價已經貶值了5.325%;各界矚目的美國QE減碼正式啟動後,強勢美元成為市場的共識,美元計價的黃金、石油以及大宗物資的交易價格輪番下挫;在國內方面,今年台灣GDP保二失敗,出口金額勉強持平、進口小幅衰退,經濟景氣低迷的壓力,讓產業界、特別是傳統的製造業者拉高匯率貶值的呼聲。

但放眼國際現況,當今全球的金融與政治情勢高度錯綜複雜,堪稱是1997年以來僅見的挑戰,「匯率貶值」不只是一把難以操控的兩面刃,更牽涉到美、中、日等大國十年一次的國際戰略布局大調整。如果還是用傳統「貶值救經濟」的舊思維來思考匯率政策,極有可能會陷入見樹不見林的迷思,甚至導致適得其反的效果。

安倍首相上任至今已經超過一年,但是日圓持續貶值到104兌一美元,卻沒有引發東亞國家的貶值大戰,背後的因素值得深思。日圓貶值給鄰近的韓國、台灣以及中國大陸帶來強大的壓力,但由於韓國與大陸都存在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壓力,兩國都不敢輕易啟動貶值的匯率戰爭;台灣雖然沒有通膨的壓力,但我們對日本長期處於入超,日圓貶值對於台灣的企業,整體而言還是利大於弊。

所以我們看到,日圓兌美元匯價在過去一周貶值1%、一個月貶幅2.75%、六個月貶值6.38%,惟直接與日本競爭的韓元,卻反向升值。韓元兌美元匯率在過去一周貶值0.88%、一個月持平,但是與六個月前相較,卻大幅度升值了8.16%。新台幣匯率過去一個月基本上與韓元走勢相符,而以半年的期間來看,新台幣相對於韓元卻已經貶值約7%,幅度相當驚人。

韓國的產業結構與日本相仿,直接受到日圓貶值負面衝擊的產業,占韓國GDP的6成,理論上韓國內部的財閥應該會對政府強力施壓,要求韓元貶值,實際上卻並非如此。至於隔鄰的中國大陸,一直維持強勢人民幣的政策,雖然大陸今年出口不振,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卻沒有為了振興出口而引導人民幣貶值,反而因為國家戰略的整體考量,採取緩步升值的強勢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東亞各國都已經將匯率政策升高到國家戰略的層級。例如韓國總理鄭烘原在回覆國會議員質詢時,就特別強調日圓貶值的確對南韓的產業帶來高度挑戰,政府已經高度注意,並且設法維持一日圓對10韓元的一比十的穩定目標;不過,匯率的問題不單純是韓國央行的責任,而是需要外交、經濟、外貿等部會高度合作。簡而言之,鄭烘原與朴槿惠總統聲調一致,都將外交因素列為韓元匯率決策時其中一項重要考量。

此外,我們也不能忽視,貶值對於國內經濟正反兩面的衝擊日益複雜。安倍承受了來自日本國內不同產業與政治派系的強大反對聲浪,即使同樣是高度受惠的出口產業,豐田汽車因為貶值而獲利倍增,但是夏普等科技公司卻無法受惠,而同屬於大型商社集團旗下的企業,地產開發商如三菱地產股價大漲,但是集團其他子公司,或者是綜合商社母公司的股價,其表現卻遠不如預期。當然,日本因為貶值造成進口石油成本大增,連續出現貿易逆差的現象,後續效應也還在發酵當中。

台灣在中、美、日、韓以及南海各國的國際戰略布局中,缺乏外交施力點,新台幣的外匯政策侷限於中央銀行的技術性操作,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先天限制。再考慮匯率貶值必然存在正反兩面的效應,社會各界允宜以更為細緻的角度、更為全面的關照,來討論匯率升貶的議題,避免落入「貶值救出口」的舊思維。我們支持央行以更為細緻的動態平衡操作,來爭取對整體經濟最為有利的效果。

……..文章來源:按這裡